当前位置:首页 > 世纪生活百科 > 正文

形容声音大的词语四个字(形容声音大的词语四个字的词语)

摘要: 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形容声音非常大的四字词语有。声如洪钟: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,如同敲击大钟似的。震天动地:震动了天地。形...
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

形容声音非常大的四字词语有。

声如洪钟: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,如同敲击大钟似的。震天动地: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浩大、气势雄伟沸反盈天: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。形容人声嘈杂喧嚣,乱成一片。穿云裂石:穿破云天,震裂石头。形容声音高亢嘹亮。振聋发聩:声音大得使聋子能听到声音。鼓乐喧天:形容音乐演奏之声嘈杂热闹。

雷霆万钧:比喻威力极大,不可抗拒。惊天动地:惊动天地。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极大欢声雷动:欢呼声像打雷一样。形容极其热烈的欢乐气氛。响彻云霄:形容声音极大,直透高空。人声鼎沸:人声喧嚷嘈杂,如同水在鼎中沸腾一般。锣鼓喧天:锣鼓声震天响。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。后多形容喜庆、欢乐的景象。

声振林木:声浪振动树木。形容声音宏亮(多指歌声)。龙吟虎啸:像龙在鸣,虎在啸。多形容人的歌吟声嘹亮。震耳欲聋:耳朵都要震聋了。形容声音很大。天震地骇: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有时形容事件、场面令人惊骇。声振屋瓦: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。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。

描写声音大的四字词语有

1.形容声音大的成语有哪些

形容声音大的成语有掌声雷动、声如洪钟、天震地骇、震天动地、振聋发聩、锣鼓喧天、如雷灌耳、山崩地裂、穿云裂石、撼天震地、响彻云霄、鼓乐喧天、响遏行云、震耳欲聋、人声鼎沸。

1、掌声雷动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是zhǎng shēng léi dòng,指鼓掌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动全场。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五回:“满厅掌声雷动中,忽然从外面气急败坏奔进一个人来,大家面色都吓变了。”

2、声如洪钟,读音shēng rú hóng zhōng,汉语成语,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,如同敲击大钟似的。出自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二回:“忆胥目如闪电,声如洪钟。”

3、人声鼎沸是一个汉语词语,拼音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,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,发出响声,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,就像炸开了锅。人声喧闹的意思。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一日午后;刘方在店中收拾;只听得人声鼎沸。”

4、震耳欲聋是一个汉语词语。拼音: zhèn ěr yù lóng。释义: 欲: 快要,就要。形容声音很大。出处:沙汀《呼嚎》:“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,而超越这个,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。”

5、山崩地裂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是shān bēng dì liè,意思是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或山和地都裂开了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山崩地裂,水泉涌出。”

2.描写声音大的的成语

震天动地 震动了天地。

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,耳朵都快震聋了。

振聋发聩 聩:天生耳聋,引伸为不明事理。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

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清醒过来。 响彻云霄 彻:贯通;云霄:高空。

形容声音响亮,好象可以穿过云层,直达高空。 天震地骇 〖解释〗震:震动。

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

有时形容事件、场面令人惊骇。 声振屋瓦 〖解释〗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。

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。 如雷灌耳 亦作“如雷贯耳”。

①形容声音大(多指语音)。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。

3.形容声音很大的四字成语是什么

形容声音很大的四字成语是:震耳欲聋 惊天动地 人声鼎沸 雷霆万钧 如雷贯耳 掌声雷动 锣鼓喧天 响彻云霄 穿云裂石 响遏行云 响声雷动

扩展资料

1、震耳欲聋

【解释】:形容声音很大,耳朵都快震聋了。

【出自】:沙汀《呼嚎》:“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,而超越这个,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。”

【语法】:兼语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形容声音很大

【近义词】穿云裂石、人声鼎沸、龙吟虎啸、响遏行云、振聋发聩

【反义词】呢喃细语、鸦雀无声、万籁无声、万籁俱寂

2、惊天动地

【解释】:惊:惊动;动:震撼。使天地惊动。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

【出自】:唐·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
【示例】: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,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,功垂竹帛,世享荣华。
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
【近义词】石破惊天、震天撼地、石破天惊、震天动地、感天动地

【反义词】风平浪静、不知不觉、万籁俱寂

3、人声鼎沸

【解释】:鼎:古代煮食器;沸:沸腾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,就象煮开了锅一样。

【出自】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一日午后,刘方在店中收拾,只听得人声鼎沸。”

【示例】: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,人声鼎沸。
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人声嘈杂

【近义词】喝五吆六、人山人海、震耳欲聋

【反义词】人烟稀少、夜阑人静、万籁俱寂

4、如雷贯耳

【解释】:贯:贯穿,进入。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。形容人的名声大。

【出自】:元·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一折:“久闻先生大名,如雷贯耳。”

【语法】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客套话

【近义词】名满天下、鼎鼎有名、闻名遐尔、如雷灌耳、闻名遐迩

【反义词】臭名昭著、无名小卒

5、穿云裂石

【解释】:穿破云天,震裂石头。形容声音高亢嘹亮。

【出自】:宋·苏轼《〈水龙吟〉序》:“善吹铁笛,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。”

【示例】: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,拍着手,唱李太白《清平调》。真乃~之声,引商刻羽之奏。
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声音之激越

【近义词】震耳欲聋

4.表示声音的四字词语 5.形容声音大的成语有

锣鼓喧天 喧:声音大。

锣鼓震天响。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。

后多形容喜庆、欢乐的景象。 喧宾夺主 喧:声音大。

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。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。

鼓乐喧天 鼓:弹奏。喧天:声音大而嘈杂。

弹奏着各种乐器,声响大得直冲云天。 鬼哭神号 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。

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,令人惊恐。 如雷灌耳 亦作“如雷贯耳”。

①形容声音大(多指语音)。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。

金鼓喧阗 金鼓:金钲和鼓。喧阗:声音大。

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。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如雷贯耳 贯:贯穿,进入。

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。形容人的名声大。

6.描写声音大的成语有那些

形容声音大的成语:

1、人声鼎沸:鼎:古代煮食器;沸:沸腾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,就象煮开了锅一样。

2、如雷灌耳:亦作“如雷贯耳”。①形容声音大(多指语音)。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。

3、鼓乐喧天:鼓:弹奏。喧天:声音大而嘈杂。弹奏着各种乐器,声响大得直冲云天。

4、欢声雷动:欢呼声像打雷一样。形容极其热烈的欢乐气氛。

5、沸反盈天: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。形容人声嘈杂喧嚣,乱成一片。

6、惊天动地:惊动天地。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极大。

7、雷霆万钧:比喻威力极大,不可抗拒。

8、人声鼎沸:人声喧嚷嘈杂,如同水在鼎中沸腾一般。

9、锣鼓喧天:喧:声音大。锣鼓震天响。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。后多形容喜庆、欢乐的景象。

10、鼓乐喧天:形容音乐演奏之声嘈杂热闹。

11、响彻云霄:形容声音极大,直透高空。

12、震耳欲聋:耳朵都要震聋了。形容声音很大。

13、振聋发聩:声音大得使聋子能听到声音。

14、龙吟虎啸:像龙在鸣,虎在啸。多形容人的歌吟声嘹亮。

15、喧宾夺主:喧:声音大。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。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。

16、鬼哭神号: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。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,令人惊恐。

17、声振林木:声浪振动树木。形容声音宏亮(多指歌声)。

18、震天动地: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浩大、气势雄伟。

19、金鼓喧阗:金鼓:金钲和鼓。喧阗:声音大。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。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

20、强聒不舍:聒:声音吵闹;舍:舍弃。形容别人不愿意听,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。
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成语

形容声音大的成语如下:

震耳欲聋、惊天动地、人声鼎沸、响彻云霄、锣鼓喧天、声如洪钟、振聋发聩、雷霆万钧、如雷贯耳、响遏行云、穿云裂石等。

震耳欲聋造句:

1、在那个安静至极的地方呆了这么长时间以后,马达的声音真有点震耳欲聋。

2、一个黑漆漆的夜晚,闪电划过宁静的天空,雷声是那样的震耳欲聋,不久后雨点落了下来,它清洗着大地的尘埃;风,呼啸而过,带来了丝丝的清凉。

3、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回荡在简陋的家中,仿佛一声春雷。

4、这时一道闪电仿佛一把利剑划破长空,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炸雷响了起来随后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。

5、一只硕大的大象从门中走了出来,它们在草地上吃着饲养员给的食物,还不时地甩起长鼻子对天吼叫,这声音可真是震耳欲聋,惊天动地啊!

6、这个炮垒的大炮接连不断地射击,震耳欲聋,硝烟笼罩着周围。

7、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;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。

8、当汽车门打开的刹那,响亮的敲鼓声震耳欲聋,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我们,眼神里的热切和那纯朴的微笑融化了耳畔震耳欲聋的鼓声。

9、忽然,打了一个令万兽之王狮子也畏惧的响雷,紧接着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空立刻变得乌云密布,然后便打起了震耳欲聋的雷声,闪电也紧跟而来。

10、我们刚刚走出门,只听见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的炸声,吓的妈妈直往门里钻,可我却静静的欣赏着免费的烟花大会:有红有绿,有形有色,美极了!

11、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,边车与摩托车彻底决裂。

12、那天,同学们团结一心;那天,同学们使出吃奶地劲;那天,同学们的嗓子都喊哑了;那天,呼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。
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有哪些?
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有很多,比如声如洪钟、天震地骇、震天动地、振聋发聩、锣鼓喧天、如雷灌耳、山崩地裂、穿云裂石、撼天震地、响彻云霄、鼓乐喧天、响遏行云、震耳欲聋、人声鼎沸等。

一、声如洪钟

【解释】:洪:大。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,如同敲击大钟似的。

【出自】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二回:“忆胥目如闪电,声如洪钟。”

白话文:“记得我目光如电,声音像大钟一样洪亮。”

二、天震地骇

【解释】: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有时形容事件、场面令人惊骇。

【出自】: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”

白话文:“只有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驾崩,唉,悲伤啊!当时天震地害怕。”

【近义词】震天动地、震天撼地

三、震天动地

【解释】:震:震动;动: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

【出自】: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”

白话文:“只有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驾崩,唉,悲伤啊!当时天震地害怕。”

【示例】:二县百姓号哭之声,震天动地。 ——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一回

【近义词】天崩地裂、天震地骇、惊天动地、震撼寰宇、震天撼地、地动山摇、响遏行云

【反义词】无声无臭

四、振聋发聩

【解释】:聩:天生耳聋,引申为不明事理。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清醒过来。

【出自】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一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
白话文:“这几句话,振聋发聩,想必当时一定有迂腐的儒生曲士以经学谈诗的人。”
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
【近义词】醍醐灌顶、震耳欲聋、醒聩震聋、发人深省、昭聋发聩、振警愚顽

【反义词】装聋作哑、如堕烟海

五、锣鼓喧天

【解释】:喧:声音大。锣鼓震天响。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。后多形容喜庆、欢乐的景象。

【出自】:元·尚仲贤《单鞭夺槊》第四折:“早来到北邙前面,猛听的锣鼓喧天,那军不到三千,拥出个将一员,雄纠纠威风武艺显。”

白话文:“很早就来到北邙前面,只听的锣鼓喧天,那的军队不到三千,推出一个将一员,雄纠纠威风武艺显。”

【示例】:周庸祐一一回发,赏封五块银子,各人称谢。少时,锣鼓喧天,笙箫彻耳。 ——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二十二回
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

【近义词】大吹大打、吹吹打打、鼓乐齐鸣、敲锣打鼓

【反义词】夜深人静、万籁俱寂、哑然失声

参考资料:

百度百科-声如洪钟

百度百科-天震地骇

百度百科-震天动地

百度百科-振聋发聩

百度百科-锣鼓喧天

编辑于 2018-12-24

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?

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!

有帮助,为TA点赞

无帮助,看其他答案

展开剩余79%

查看全部12个回答

— 你看完啦,以下内容更有趣 —

打鼾很大声是怎么回事_告诉你们一个简单的方法!

你好!打呼又称打鼾,是各种原因引起上呼吸道部分阻塞引起的症状表现,咽弓狭窄,舌根肥大,舌根下坠等,建议你购买荣.....

广告2020-12-27

形容声音很小的四字词语有哪些?

窃窃私语、喃喃自语、低声细语、低低切切、剑头一吷 窃窃私语 【拼音】: qiè qiè sī yǔ 【解释】: 背地里小声说话。 【出处】: 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·永贞五年》:“虽叛两使事,未尝以簿书为意,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,谋夺官者兵,以制四海之命。” 【举例造句】: 又故意与行酒侍儿,窃窃私语,芈氏两次问话,俱失应答。 喃喃自语 【拼音】: nán nán zì yǔ 【解释】: 喃喃: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。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。 【出处】:不详。 【举例造句】: 他一个人在那喃喃自语。 低声细语 【拼音】: dī shēng xì yǔ 【解释】: 形容小声说话。 【出处】: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,时断时续,还是有些羞答答的,怕难为情。” 【举例造句】: 她们在低声细语地议论最近的事。 低低切切 【拼音】: dī dī qiè qiè 【解释】: 形容声音低微细小。 【出处】: 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:“吾与(汝)并肩携手,低低切切,何事不语?何情不诉。” 【举例造句】:琵琶声起,先是低低切切,如同倩女幽咽,思妇夜啼,诉尽平生心酸处。 剑头一吷 【拼音】: jiàn tóu yī xuè 【解释】: 剑头:指剑环头小孔;吷:象声词,形容声音微小。比喻言论无足轻重。 【出处】: 《庄子·则阳》:“夫吹筦也,犹有嗃也;吹剑首者,吷而已矣。尧舜,人之所誉也;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,譬犹一吷也。” 【举例造句】: 榻上双痕凛然在,剑头一吷何须角。

542赞·5,074浏览2019-09-21

形容声音小的四字成语

形容声音小的四字词语 1、窃窃私语 【释义】背地里小声说话。 【出处】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·永贞五年》:“虽叛两使事,未尝以簿书为意,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,谋夺官者兵,以制四海之命。” 2、声若蚊蝇 【释义】指说话声音象蚊子苍蝇飞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小,一样细微。形容声音很小。 【例句】朋友们不愿意和一个声若蚊蝇的伙伴玩耍。 3、低声细语 【释义】形容小声说话。 【出处】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,时断时续,还是有些羞答答的,怕难为情。” 4、呢喃细语 【释义】形容小声说话。 【出处】《北史·隋·房陵王勇传》:“乃向西北奋飞,喃喃细语。” 5、喃喃自语 【释义】喃喃: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。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。 【例句】他一个人在那喃喃自语。 拓展:描写声音的词语 1) 无声无臭:没有声音,没有气味。比喻默默无闻,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。 2) 鸮啼鬼啸:像鸮鸟啼叫、怨鬼呼号。形容声音凄厉幽怨。 3) 死声活气:阴阳怪气的声音。 4) 呼啦:用于写旗帜飘动的声音。 5) 群雌粥粥: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。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,声音嘈杂。 6) 戛然而止:形容声音突然终止。 7) 呼哧:用于写喘息的声音。 8) 声色俱厉:声色: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;厉:严厉。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。 9) 扑哧:用于写笑声、或水、气挤出的声音。如:扑哧一笑;扑哧一声,皮球撒了气了。 10) 音容宛在: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,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。形容对死者的想念。 11) 吧唧:用于写脚掌拍打泥泞地面等的声音。 12) 响彻云霄:形容声音响亮,穿透云层,直达高空。彻:贯透。 13) 轻言轻语: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。 14) 梆梆:敲打木头的声音。 15) 鼻息如雷:鼻息:鼾声句子。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。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。 16) 有声有色:有声音,有色彩。形容说话、作文生动精彩,表现出色。 17) 绕梁三日:环绕屋梁旋转三天。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。 18) 咔吧:用于写物体断裂的声音。 19) 咄嗟叱咤:咄嗟、叱咤:发怒时大声呵叱、吆喝。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。 20) 咕噜:用于写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。 21) 咕嘟:用于写液体沸腾、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的声音。 22) 抽抽搭搭:形容低声哭泣。 23) 咕隆:用于写雷声、大车声。 24) 震耳欲聋:几乎要震聋耳朵,形容声音极大。 25) 扑腾:用于写重物落地的声音。 26) 弦外之音:弦乐器的线上发出的声音以外的声音。比喻在说话中间接透露而不是直接说明的意思。 27) 笑嘻嘻:形容人的面部表情微笑的abb词语,当然这种微笑是带有声音的。 28) 绕梁三日:形容(美妙的声音)在屋梁上回旋不绝。 29) 余音袅袅:留下来的声音悠扬婉转,延绵不绝(袅袅:轻扬的样子)。 30) 散伤丑害:形容不和谐的声音。 31) 敲金击石:金、石:指钟磬一类的乐器。演奏钟磬等乐器。也形容声音铿锵。 32) 呼噜:用于写打鼾或吸食流质食物发出的声音。 33) 音容如在: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。形容对死者的想念。同“音容宛在”。 34) 铿锵有力: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。铿镪: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。 35) 轰雷贯耳: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。形容人的声名很大。 36) 鸦默雀静: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。形容没有一点声息。 37) 心潮澎湃:澎湃:波涛冲击的声音。心里象浪潮翻腾。形容心情十分激动,不能平静。 38) 怨声载道: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。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。 39) 嘣嘣:用于写跳动或爆裂的声音。 40) 天震地骇: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有时形容事件、场面令人惊骇。 41) 轰隆隆:描写物体的声音特别的大,有震耳欲聋的感觉。 42) 咔:用于写器物清脆的撞击声。如:咔的一声关上抽屉。 43) 乱哄哄:形容外界环境非常混乱的三个字的词语。 44) 撼天震地:撼:摇动;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 45) 啪啪:用于写放枪、拍掌、或东西撞击等声音。如:鞭子甩得啪啪地响。

2赞·1,166浏览2020-09-18

形容“声音小”的成语有哪些?

低声细语、呢喃细语、窃窃私语、声若蚊蝇、轻言轻语、轻言细语、喃喃细语等。 一、低声细语 [ dī shēng xì yǔ ] 【解释】:形容小声说话。 【出自】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,时断时续,还是有些羞答答的,怕难为情。” 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小声说话。 二、呢喃细语 [ ní nán xì yǔ ] 【解释】:形容小声说话。 【出自】:《北史·隋·房陵王勇传》:“乃向西北奋飞,喃喃细语。” 【示例】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三十五回:“及至兴官醒时哭了,绍闻听南间尚呢喃细语,呼来时,堂楼门已开了。” 三、轻言轻语 [ qīng yán qīng yǔ ] 【解释】: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。

描写声音大的4字词语

描写声音大的四字词语有:

1、金鼓喧阗:〖解释〗金鼓:金钲和鼓。喧阗:声音大。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。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

2、强聒不舍:聒:声音吵闹;舍:舍弃。形容别人不愿意听,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。

3、鼓乐喧天:鼓:弹奏。喧天:声音大而嘈杂。弹奏着各种乐器,声响大得直冲云天。

4、欢声雷动:欢呼声像打雷一样。形容极其热烈的欢乐气氛。

5、沸反盈天: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。形容人声嘈杂喧嚣,乱成片。

6、惊天动地:惊动天地。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极大。

7、雷霆万钧:比喻威力极大,不可抗拒。

8、人声鼎沸:人声喧嚷嘈杂,如同水在鼎中沸腾一般。

9、锣鼓喧天:喧:声音大。锣鼓震天响。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。后多形容喜庆、欢乐的景象。

10、鼓乐喧天:形容音乐演奏之声嘈杂热闹。

11、响彻云霄:形容声音极大,直透高空。

12、震耳欲聋:耳朵都要震聋了。形容声音很大。

13、振聋发聩:声音大得使聋子能听到声音。

14、龙吟虎啸:像龙在鸣,虎在啸多形容人的歌吟声嘹亮。

15、喧宾夺主:喧:声音大。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。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。

描写声音很大的四字词语怎么写

1.写出形容声音大的成语

响彻云霄、龙吟虎啸、震耳欲聋、振聋发聩、穿云裂石一、响彻云霄 [ xiǎng chè yún xiāo ] 【解释】:彻:贯通;云霄:高空。

形容声音响亮,好像可以穿过云层,直达高空。【出自】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6回:“这一笛儿,真吹得响彻云霄,鸾翔凤舞,楼下千千万万的人,都定睛侧耳,寂然无声。”

二、龙吟虎啸 [ lóng yín hǔ xiào ] 【解释】:象龙在鸣,虎在啸。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。

也形容人发迹。【出自】:汉·张衡《归田赋》:“尔乃龙吟方泽,虎啸山丘。”

【译文】:于是象龙在海上鸣叫,虎在山上呼啸。三、震耳欲聋 [ zhèn ěr yù lóng ] 【解释】:形容声音很大,耳朵都快震聋了。

【出自】:沙汀《呼嚎》:“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,而超越这个,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。”四、振聋发聩 [ zhèn lóng fā kuì ] 【解释】:聩:天生耳聋,引申为不明事理。

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清醒过来。

【出自】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一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【译文】:这几句话,使他们清醒过来,想必当时一定有迂腐的儒生曲士以经学谈诗的人。

五、穿云裂石 [ chuān yún liè shí ] 【解释】:穿破云天,震裂石头。形容声音高亢嘹亮。

【出自】:宋·苏轼《〈水龙吟〉序》:“善吹铁笛,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。”【译文】:善于吹奏铁笛,响亮但有穿云裂开石头的声音。

2.描写声音很大的四字词语

1、人声鼎沸:鼎:古代煮食器;沸:沸腾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,就象煮开了锅一样。

2、如雷灌耳:亦作“如雷贯耳”。①形容声音大(多指语音)。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。

3、鼓乐喧天:鼓:弹奏。喧天:声音大而嘈杂。弹奏着各种乐器,声响大得直冲云天。

4、欢声雷动:欢呼声像打雷一样。形容极其热烈的欢乐气氛。

5、沸反盈天: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。形容人声嘈杂喧嚣,乱成一片。

6、惊天动地:惊动天地。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极大。

7、雷霆万钧:比喻威力极大,不可抗拒。

8、人声鼎沸:人声喧嚷嘈杂,如同水在鼎中沸腾一般。

9、锣鼓喧天:喧:声音大。锣鼓震天响。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。后多形容喜庆、欢乐的景象。

10、鼓乐喧天:形容音乐演奏之声嘈杂热闹。

11、响彻云霄:形容声音极大,直透高空。

12、震耳欲聋:耳朵都要震聋了。形容声音很大。

13、振聋发聩:声音大得使聋子能听到声音。

14、龙吟虎啸:像龙在鸣,虎在啸。()多形容人的歌吟声嘹亮。

15、喧宾夺主:喧:声音大。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。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。

16、鬼哭神号: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。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,令人惊恐。

17、声振林木:声浪振动树木。形容声音宏亮(多指歌声)。

18、震天动地: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浩大、气势雄伟。

19、金鼓喧阗:〖解释〗金鼓:金钲和鼓。喧阗:声音大。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。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

20、强聒不舍:聒:声音吵闹;舍:舍弃。形容别人不愿意听,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。

3.描写声音大的的成语

震天动地 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

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,耳朵都快震聋了。

振聋发聩 聩:天生耳聋,引伸为不明事理。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清醒过来。

响彻云霄 彻:贯通;云霄:高空。形容声音响亮,好象可以穿过云层,直达高空。

天震地骇 〖解释〗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有时形容事件、场面令人惊骇。

声振屋瓦 〖解释〗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。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。

如雷灌耳 亦作“如雷贯耳”。①形容声音大(多指语音)。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。

4.形容声音特别大的四字词语

1、铿锵有力kēng qiāng yǒu lì 【解释】: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。

铿镪: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。 【出自】:郭小川《痛悼敬爱的周总理》诗:“我们的总理,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;不用语言,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。”

【示例】:托卡力夫的声音~,完全不是平时那种沙哑的低音。 2、龙吟虎啸lóng yīn hǔ xiào 【解释】:象龙在鸣,虎在啸。

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。也形容人发迹。

【出自】:汉·张衡《归田赋》:“尔乃龙吟方泽,虎啸山丘。” 【示例】:~,鹤唳莺鸣。

◎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回 【近义词】:响彻云霄、震耳欲聋 【反义词】:不绝如缕 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定语、状语;指响声很大 3、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【解释】:惊:惊动;动:震撼。使天地惊动。

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 【出自】:唐·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
【示例】: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,做出~的事业来,功垂竹帛,世享荣华。 ◎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一回 【近义词】:震天动地、震天撼地 【反义词】:万籁俱寂 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 4、声动梁尘shēng dòng liáng chén 【解释】:形容歌声嘹亮动人。

5、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 【解释】:聩:天生耳聋,引伸为不明事理。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

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清醒过来。 【出自】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一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
【近义词】:醍醐灌顶、震耳欲聋 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
5.形容声音大的四个字成语

发聋振聩 聩:耳聋。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
发蒙振聩 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
响彻云霄 彻:贯通;云霄:高空。形容声音响亮,好象可以穿过云层,直达高空。

轰轰烈烈 轰轰:象声词,形容巨大的声响;烈烈:火焰炽盛的样子。形容事业的兴旺。也形容声势浩大,气魄宏伟。

轰天烈地 轰动天地。形容声响猛烈或声名巨大。

如雷灌耳 亦作“如雷贯耳”。①形容声音大(多指语音)。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。

6.形容声音特别大的四字词语

1、铿锵有力kēng qiāng yǒu lì

【解释】: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。铿镪: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。

【出自】:郭小川《痛悼敬爱的周总理》诗:“我们的总理,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;不用语言,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。”

【示例】:托卡力夫的声音~,完全不是平时那种沙哑的低音。

2、龙吟虎啸lóng yīn hǔ xiào

【解释】:象龙在鸣,虎在啸。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。也形容人发迹。

【出自】:汉·张衡《归田赋》:“尔乃龙吟方泽,虎啸山丘。”

【示例】:~,鹤唳莺鸣。 ◎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回

【近义词】:响彻云霄、震耳欲聋

【反义词】:不绝如缕
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定语、状语;指响声很大

3、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

【解释】:惊:惊动;动:震撼。使天地惊动。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

【出自】:唐·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
【示例】: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,做出~的事业来,功垂竹帛,世享荣华。 ◎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一回

【近义词】:震天动地、震天撼地

【反义词】:万籁俱寂
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
4、声动梁尘shēng dòng liáng chén

【解释】:形容歌声嘹亮动人。

5、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

【解释】:聩:天生耳聋,引伸为不明事理。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清醒过来。

【出自】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一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
【近义词】:醍醐灌顶、震耳欲聋
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
发表评论